包河环卫30年:一份刻在大街小巷的“环卫答卷”
2025-10-24 18:07 包河城管
时间,是一座城市最忠实的记录者。今年已经是第三十届合肥市环卫工人节,三十载春华秋实,包河环卫事业也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在10月26日合肥市第三十届环卫工人节来临之际,让我们透过三位环卫工作者的故事,感受这座城市环卫事业的变迁。
刘万梅:32年坚守,见证“厕所革命”变迁
56岁的刘万梅是包河区城管局雨花桥公厕管理员,她的爱人汪庆好则是包河区公厕维修人员,今年已是他们夫妻在这个岗位上的第32个年头。

“1993年我刚来这座公厕时,这里还是收费的旱厕,我每天都要从河里提水来冲洗。”刘万梅回忆道。1997年,合肥市公厕迎来第一轮大规模升级改造,旱厕改为水冲式厕所;2010年,包河区公厕在全市率先免费开放;2016年,她管理的这座公厕被中环协评为“最美公厕”。

从旱厕到水冲式,从收费到免费,从基础功能到“最美公厕”,刘万梅见证了合肥“厕所革命”的全过程。“三十多年了,这里就是我的家,我会让它一直干干净净的。”朴实的话语里,饱含着一位老环卫人的深情。
袁文英:18年耕耘,亲历环卫作业升级
55岁的袁文英是包河区城管局滨湖片区一名路面环卫队长。作为土生土长的滨湖人,她在环卫岗位上一干就是18年。

“2007年我刚来时还没有机械化作业,这里到处都是工地,我们全靠扫帚和铁锹,一点一点清理路上的渣土。”袁文英说。如今,滨湖新区的每条道路都实现了水洗作业,洒水车、洗扫车、小型油污车等装备一应俱全。

“现在有了机械化设备,效率高多了。”让袁文英更感欣慰的是,市民的环卫意识明显提高,“大家更加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看到自己的家乡每天都变得更干净更漂亮,我心里特别自豪。”
方庆:12年坚守,守护“日产日清”承诺
44岁的方庆是包河区城管局环卫车队的夜间督查人员,自2013年成为包河区一名垃圾收运驾驶员,至今已经12年。

“听工作更早一些的同事说,2011年以前,包河区的垃圾收运都是用人力板车、三轮车拉到站里倾倒,那时候站点遍布市区,经常收到市民投诉。”方庆介绍,2011年包河区生活垃圾开始实行桶装车载、统一收运。2017年包河区小仓房转运中心建成,城区转运站全部关停,环境好起来了。如今垃圾收运车辆更加先进,设备全封闭、智能化,生活垃圾和厨余垃圾实行定时定点“公交式”收运,重点区域进行“点单式”收运,更加科学高效。
“垃圾日产日清,每天清晨让市民家门口干干净净,这是我们给大家的承诺。”方庆的话语中透着坚定。

从一把扫帚到机械化联合作业,从尘土飞扬到席地可坐,三十年来,一代代环卫人以扫帚为笔、汗水为墨,在这座城市的卷轴上,在包河区的大街小巷写下了一份合格的“环卫答卷”。时间刻下的是包河环卫事业的变迁与进步,不变的是每一位环卫人的坚守与付出,如今的包河环卫工作,正朝着更精细、更智能的方向不断迈进。
在合肥市第三十届环卫工人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向这些可敬的“城市美容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丁勤)
目前没有评论,欢迎您发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