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考结束后涉考诈骗进入高发期 切记:不点链接不转账

2023-06-09 09:20 江淮晨报

  2023年高考昨日结束,广大考生和家长们也都可以松一口气。但要注意的是,每年高考前后都是涉考诈骗案件的高发期。6月7日,记者整合公安部网安局发布的材料,梳理近年来出现较多的假消息,提醒考生和家长明辨网络谣言,谨防上当受骗。

  阅卷谣言耸人听闻

  考试结束后,就是评卷统分阶段。不法人员往往为了博流量、蹭热度,发布“评卷老师只顾赶进度不顾评卷质量”的话题信息,以此无中生有、制造焦虑。

  事实上,高考实行网上评卷,阅卷工作严格遵循“坚持标准、统一程序、宽严适度、前后一致”原则,并有严格的质量监控程序,对评卷质量进行全程检查,确保公平公正。

  还有骗子利用考生和家长急于查询成绩的心理,通过微信群、手机短信等渠道发送“提前查询分数”的虚假广告链接实施诈骗。链接中会要求填写身份证、准考证等相关信息,并交纳一定的查询费用,一旦上当不但会有财产损失,还会泄露个人信息。

  今年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已明确,高考成绩预计6月24日公布,考生和家长切不可因一时心急,相信网络谣言。

  骗子中更有甚者,自称收取费用后可通过“特殊途径”更改高考分数,这也是不可能的。据悉,考生成绩在发布前做了多份原始数据存档和数据异地备份,发布网站也设立了严密的防入侵系统,以确保考试数据绝对安全。

  志愿填报坑蒙拐骗

  在高考报志愿阶段,有不法中介或网站宣称掌握内部数据,能够“精准定位院校”。并假冒所谓志愿填报专家身份,声称“百分百保上”“一分不浪费”,以此收取高额费用。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综合参考教育考试机构和所在中学、有关高校提供的官方信息,自主合理填报志愿。不要相信不法机构或个人声称的“内部消息”,谨防上当受骗。

  一些不法分子常以“计划外补招”“降分补录”为幌子实施诈骗。实际上,高校招生具有严格规范的录取程序和监督机制,在招生省份未完成的招生计划,须通过公开征集志愿录取,并不存在所谓的“花钱补录”。

  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一律不能相信。

  不法分子口中的“知名大学”有可能是“野鸡大学”,这些学校通常采用容易与知名大学混淆的名称,以虚假的方式招收学生,有的甚至涉嫌伪造售卖虚假学历文凭证书。

  高考录取发布阶段,最常见的就是冒充行骗。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考生身份信息后,假冒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的身份,以符合“奖学金”或“高考助学金”资格为由,骗取押金或手续费。

  考生及家长如果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部门工作人员电话,声称要发放“国家助学金”“助学扶助款”时,切勿抱有侥幸心理,应及时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记者 谢蕾)

最新评论
发布

热门资讯

万家热线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5369640

Copyright © 2006-2023 365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