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合肥是如何打赢这场“雪仗”的? 城市因这些力量而温暖

2018-01-31 10:10 江淮晨报

  大雪和城市的结合,有两种面孔。

  它可以是纯白的银装,用寂静和美好装扮城市;也可以是添乱的客人,带偏原本正常有序的生活节奏。

  当2018年的第二场大雪飘起,你可能会担心起容易爆裂的水管、难以负荷的电路,或是融雪成冰后的行路难。

  但雪后的合肥,却给了我们一个惊喜,主干道上的积雪很快被清扫干净,城市就像一座运行稳定的时钟,按着既定的节奏分秒向前。

  这是怎么做到的?

  来看合肥的一组数据——

  截至1月28日,合肥城乡建委市政管理处共出动应急除雪人员2600余人次,出动各类机械设备1200台次,去除冰凌2700余处。

  合肥城管系统累计出动人员93000人次、执法和环卫车辆5200余车次,铲雪车、融雪剂布撒器、平地机等机械设备1300余台次,共布撒融雪剂2100余吨。

  合肥园林绿化系统共出动除雪护绿应急人员3.22万人次,出动机械设备和车辆1900辆,清除树木积雪87.5万株,扶正倾斜倒伏树木315株,清理公园积雪463万平方米。

  合肥供电公司派出257支抢修队伍、3800余名抢修人员、632台车辆、6台应急电源车24小时随时待命。及时完成因暴雪造成损伤的100千米供电线路、1850余根电线杆的更换、校正,消除了供电隐患。

  还有数不清的抗雪人员奋战在第一线,还有自发组织的市民拖车队伍,开着自家铲车上阵的7旬倔强爷爷,送热水帮除冰的浴场老板。

  没有积雪的路面,生活不慌不乱,我们要感谢这些穿梭在风雪中的身影。》》》推荐阅读:未来几天安徽持续低温严寒冰冻天气 本周日合肥最低气温或达-11℃

  筹谋 应急措施迅速果断

  身处长江中下游,合肥并不是一个常被暴雪光顾的城市。

  2018年初,合肥接连遭遇两场暴雪,第二场雪,更是下足了5天。气象部门监测的数据显示,大部分地区的积雪深度都超过了20厘米,最大积雪深度达33厘米,出现在巢湖地区,为全国最大。

  而上一次有这样规模的积雪,时间还要追溯到2008年,那一年积雪深度有44厘米,也是历史上的最大值。

  当城市遭遇大雪,无疑是一场人与自然的较量。

  大雪考验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准,你随手拍下的地铁口的防滑草垫、过街天桥台阶上的麻布毯子;你走过的干净而充满摩擦力的街道,这些细节背后并不简单。

  譬如,1月25日凌晨开始,风大雪急,合作化路、长江西路、包河大道等高架主桥面交通先后告急。

  通过市政设施应急智慧平台,合肥九大高架雪情一览无遗,合肥市政抢险应急人员联合交警部门对部分高架的上行匝道进行了封闭,同时调派守候在各个应急点的112台套铲雪平地机、装载机等除雪机械设备“火力全开”,在各大高架上往返驰骋,清除积雪,开辟出车道。到25日5时,合肥市区的高架主桥全部放行。

  大雪之后,合肥用很短的时间,将路面恢复原貌。在其后的航拍照片中,黑色的道路、白色的屋顶,颜色分明。

  又如,早在气象部门作出大雪预报后,合肥市还专门从北京调回为天安门清扫初雪的12辆多功能融雪滚刷车。

  抗雪的身影之中,还有能抵百名园林工人的除雪神器。政府部门一个简单的思路转换,原本是给树木打药治病的喷雾机,就派上了大用场。

  这场大雪中,还有不少地方有这种灵活应对的体现。

  面孔 履职一直在路上

  在2018年合肥的第二场雪中,你的朋友圈里还活跃着一些平凡的身影:他们或是默默地坚守在一线,或是默默地奉献着爱心,温暖着这座城市。

  他们也许只是你在朋友圈里一瞥而过的面孔,但合肥能扛得住大雪考验,是无数个他们用汗水和不眠不休的日夜换回。你见过的孙德海(合肥火车站城管大队执法队员),头发上挂满了冰溜子,被大家称为“冰花男”。这张照片的背后,是孙德海连日上阵,始终冲锋在铲雪除冰第一线,爬上十几米高的棚顶,一锹一锹扫除厚厚的积雪。

  你见过的俞书翔(庐阳区亳州路街道城管中心队员),正在用手揉着已经红了的眼眶。而那双手,因为连日冒雪泼洒融雪剂,出现了裂痕,疼得钻心。

  你见过的吴道珍(环卫工人),为了清除冰雪,半跪半蹲数十分钟,直到路面冰块被一点点铲碎。而她的想法很简单,“站的时间长了,腰也有点疼,碰到难铲的地方,腰使不上劲,才选择跪在地上干活,就是想把路面铲得更干净一些,马路更漂亮干净,行人走路不滑不溜。”

  你见过的刘万梅(包河区雨花桥公厕管理员),可能只是一个弯着腰、不显眼的身影。只要有一位市民进出,刘万梅就会用干布擦一遍地面,这个动作,一天要重复300次。

  这是一种恪尽职守的“纯粹”。大雪之中,他们的照片在朋友圈里传播开来,有人亲切地称呼他们“最美”。这样的赞美,他们受之无愧。

  心声 这是我们的责任

  还有一些面孔,你不曾见过。他们甚至不曾出现在你的朋友圈中。因为,他们出现在你已沉沉入睡的夜晚。

  这是一群风雪夜归人,穿梭在-3℃的城市中,将树上的雪清扫干净,将路面的积冰清理妥当,只为提高效率,更好更快地让一切恢复如常。

  雪后的第一个夜晚,25日的凌晨,在合肥火车站,没有混乱。一个又一个“橙色”、“绿色”的身影不停地奔忙在道路上。昨天夜里,为了保障乘客正常出行,合肥火车站综合管理部集结50多名成员及时地进行除雪工作。经过了一夜的鏖战,清扫铺设出了5条旅客“安心道”。“铲得没有下得快,我们也在和大雪‘赛跑’。”合肥火车站综合管理部特勤组夜班李波说。

  同一时刻,36岁的铲雪车司机邵磊,独自驾车在湿滑的主干道上穿梭。他说,“为了道路畅通,为了市民能安全出行,我累点没事。”

  60岁的环卫工人金新民满脸皱纹,在雪后的第二日,他凌晨3:30就到达桥面开始撒盐铲雪,到当天早晨7:00多,已把天桥来回铲了两遍,保障基本通行。他说:“这是我们的责任,也就是在这种恶劣天气下,我们才帮得上忙,让老人孩子能安全出行就好。”金新民仿佛忘了,他自己也是一位老人。

  原本5时多上班的3路公交车司机夏力说:“所有早班司机都自发4点到岗,负责各自线路的撒盐融雪。”

  ■记者手记 感受合肥力量

  雪已渐渐融化,回顾2018年的第二场“雪仗”,值得思考的事情太多。

  可以看到,在合肥这场雪背后,既有政府部门迅速果断的应急措施,也有基层人员在抗雪一线挥洒的汗水,更有太多普通市民走上街头,贡献力量。

  极端天气的应对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城市的管理、社会的治理难以将应对极端状况作为日常标准。是以,在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面前,我们只有竭力提升应急能力,努力降低极端天气的不良影响。

  身处合肥,我们在一个月之中再次面对极端天气,已有默契。一个城市的人和人之间,不约而同形成一股“合力”,这是这场“冻人”的冰雪天气中,最“动人”的事。晨报记者 于巧妮

 

  推荐阅读

  安徽交警发布2018年春运预警 年三十至正月十五严查酒驾

  合肥将启动创建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 皖浙将联手策划“1号风景公路”

  合肥科学岛将办“春晚” “哈佛八剑客”将献唱《我的中国心》

  合肥一司机酒后驾车吹出“550”高数值 打破查酒驾史上最高纪录

最新评论
发布

热门资讯

万家热线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5369640

Copyright © 2006-2023 365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