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十二五”合肥连续4年入选幸福城市 财政支出8成投向民生

2016-01-12 08:01 江淮晨报

  你幸福吗?这个问题,在合肥找到了答案。2011~2014,连续4年,合肥入选“幸福城市”十强,其中两年位居榜首。这座城市,被深深烙上“幸福”的印记。

  幸福,源于“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的执政理念,也源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创新探索。

  过去5年,合肥的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近八成。全面启动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规划;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费;困难家庭只要缴纳低廉的租金,就能住进装修一新的公租房;启动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初步构建覆盖城乡的医保和大病救助……合肥人的幸福指数,从这些民生事件中可见一斑。

  “十三五”期间,合肥将继续“发力”,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节能环保、文化等领域的投入力度,保持这座城市的“幸福温度”。

  合肥特色

  民生工程添加“自选动作”

  庐江县白湖镇杨柳初级中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中,这里不少学生的家庭经济都比较困难。八年级的秦中坚,全家仅靠父亲在外打工的微薄收入支撑,以前每到交学费时,他都很发愁。

  2012年,合肥市民生工程首次添加“自选动作”,实施“33+X”项目。“自选”的“X”年年有所不同,让民生工程更“接地气”,更有“合肥范儿”,适合本地百姓。全面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本费被首批“选定”,纳入“合肥特色”的民生工程中。

  这下,学校不仅免了秦中坚每年725元的学杂费,连一年220元的作业本费和课本费也不用再交了。“大概算下来,一年能省下千把块钱。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每年我还可以享受1250块钱的生活补助,吃饭问题也解决了,这样可以更安心地在校学习。”秦中坚开心地说道。

  教育事关千家万户,是最大的民生问题。过去5年,合肥实现义务教育“全免费”,就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也不例外,这在全国尚属首例。民办学校学生也被纳入政策保障范畴,和公办学校学生一样享受到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并通过高校、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资助贫困学生上学。同时,学前教育方面,还通过将乡镇公办园建设列入民生工程,让更多的农村孩子能够就近入园,少花钱上好园。

  如今,在合肥,优质教育的阳光普照到每个孩子身上,但这还只是个开始。“十三五”期间,合肥将继续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继续实施高校、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大受助学生比例,提高资助水平,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开门纳谏

  民生项目由百姓“点单”

  “那年,我通过市财政局网站提交了调查问卷,建议政府把贫困老人的赡养问题纳入民生工程,没想到很快就被采纳了。”几年之后,提起为合肥民生工程“谏言”的经历,市民王艳霞依然感慨不已。

  她所说的,是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凡合肥市区户籍的70岁以上低保、无子女的空巢老人、90岁以上高龄老人,每月均可享受600元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补助。2013年,这一服务被列入民生工程,实施仅半年,就为7647名老人开展各项服务30余万次。很多孤寡老人因此吃上热乎饭,洗上热水澡,生活变得“敞亮”了。

  2012年11月13日,市财政局门户网开设问卷调查专栏,动员社会各界为2013年市级民生项目做选择。合肥民生项目建设实现“民定民享”,从“政府配餐”转变为“群众点菜”,通过政府公开信、媒体公告、入户调查等方式,累计收集项目意见建议超过3.93万条。“目前,合肥80%以上的市级民生项目均源于社会公开征集,由老百姓说了算。”合肥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开门纳谏”听到了百姓真正的呼声,让民生工程在群众要求最迫切、经济社会关联最高的领域实现突破。群众体育设施工程、儿童先天性疾病医疗救助、殡葬基本公共服务惠民工程、重性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惠民“菜篮子”工程、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十二五”期间,这一系列由市民“点单”, “优项目、重民生、立品牌”的惠民措施,成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

  未来5年,民生工程将继续倾听市民心声,在覆盖面广、受益群体多、老百姓特别需要的项目上多下“功夫”。在百姓最关注的养老、医疗方面,将稳步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社会办养老机构的补助力度;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拓展购买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75%以上;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达40%以上;适龄儿童免费接种第一类疫苗、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90%以上,建卡率达 95%以上。

  “阳光”监督

  民生工程将考核尺度交给百姓

  “民生工程做啥,我们有‘投票权’,做得不好有‘否决权’!”自2013年,庐阳区逍遥津街道冶金厅大院的艾师傅,享受了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两项民生项目。每年年底,他都作为民生工程“裁判员”,填写一份合肥市专门针对残疾人群体进行的问卷调查。

  “要让每一项民生工程置于阳光之下,成为‘明白工程’。暗箱操作最容易滋生腐败,引起群众不满。”合肥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近几年,合肥市在民生工程中积极推进民主公开制度,坚持民主实施。不仅在建前“问计于民”,实施中还建立民生工程群众义务监督员队伍,组织群众开展项目检查监督、工程管理和项目验收,将考核尺度交给百姓。目前,在合肥,像艾师傅这样的民生工程群众义务监督员达232名。

  2013年,合肥在全省率先对2007~2012年工程类项目开展绩效综合评估,历时两个月,涉及资金122.6亿元。2014年,又将省市所有民生工程全部纳入绩效管理,分项设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推动民生工程实施从侧重结果考核向全过程绩效管理转变。同时,按照“前期有论证、中期有评价、末期有评估”的绩效管理要求,合肥还引进第三方中介机构,检验民生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将结果作为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十二五”以来,合肥市十三大类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近八成。全市先后实施省市民生工程项目82个,建成项目点105261个,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社会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现了城乡低保、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社会救助、义务教育城乡全覆盖。民生工程的群众知晓度、满意度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未来5年,合肥还将继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结合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节能环保、文化等领域的投入力度,重点向基层、农村和困难群体倾斜,并建立完善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的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本医疗卫生、基本公共养老等服务供给,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晨报记者 王靓

最新评论
发布

热门资讯

万家热线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5369640

Copyright © 2006-2023 365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