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科大学生回忆南极科考经历:最难忘是“”的慰问

2015-04-16 00:20 安徽财经网、市场星报

  历时163天,航程约3万海里,4月10日,“雪龙”号载着圆满完成科考任务的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回到上海,参与此次科考的4名中科大学生也回到学校。4月15日,记者在科大校园里,倾听了他们的百余天的“日日夜夜”……

  王建成:

  1990年出生,环境科学专业硕士二年级

  任务:南大洋随船考察

  最难忘是“”上船慰问合影留念

  王建成是本次中科大学生中,唯一一个随船队员,从“雪龙”号出发之后,王建成就在船顶忙碌起来。此次考察中,他的任务就是沿途采集空气中的气溶胶样品。王建成每天都要更换一张经过特殊处理的石英过滤膜,然后低温保存以备带回国内实验室进行分析。王建成采集的每个样品可抽样滤过大约1000立方米的空气,悬浮在空气中的颗粒被收集到石英滤膜上,可供各种参数分析。这对于了解极地的一些特殊环境现象十分重要。

  “生活、工作条件虽然改善了,但进行极地考察,本身就是很艰苦的。可163天里,我们每天都很快乐,尤其是看到冰川与企鹅。”据王建成介绍,雪龙船行驶在南极浮冰区时,周围的冰山千姿百态,企鹅站在冰上朝船上“看”,有时企鹅甚至还会跑到船边凑热闹,“去南极的时候,我们都想跟企鹅合影,只要不去抚摸它们,企鹅会很友好。”王建成指着一幅跟企鹅的合影告诉记者。

  但最让王建成难忘的还是去年11月18日……

  “我们突然得知,正在澳大利亚访问的,将在澳大利亚总理陪同下参观南极科考项目,并上船慰问科考人员,我们都很激动”。王建成回忆着那个场景:“上船后,参观了中国极地考察30周年图片展,还有生物实验室,详细询问大家工作和生活情况,期待我们圆满完成任务”。

  “就在习主席离开‘雪龙’号时,船员和科考人员聚集在甲板上列队欢送。习近平向大家挥手告别,祝我们注意安全、保重身体”。据王建成介绍,主席从一上船到离开,始终叮嘱大家注意身体,太令人感动了。

  包韬:

  1989年出生,环境科学专业博士一年级

  任务:长城站,采样土壤、空气样本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海豹,好紧张

  来到长城站,包韬给出的描写是:“挺小的一个地方,附近还有智利站、俄罗斯站等,都很小。”

  那里,夏天温度在零下5度到5度之间,大部分是风雪天,还会下雨。“这里充满着危险,虽然地方很小,但风很大的时候还是会迷路,天气预报只针对站区。”

  “我的任务主要是采集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并采集苔原的表层土壤,在当地采样的结果,可以用来研究全球温室气体循环变化的新规律,以及全球变暖对南极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包韬告诉记者,他每天都要到外面,用有机玻璃瓶子采集空气样本,每4个小时一次,选择点要很广,经常需要到“危险地带”,雪基本都是深得淹没膝盖处。

  整个科考下来,包韬收集了497瓶空气样品,土壤样品大概100多公斤。

  “我还协助其他人收集一些海豹粪便,我记得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这种动物,太紧张了”。包韬给记者描绘了当时情景:“我离它们只有1.5米,我当时是蹲着的,一条腿在后,就是准备随时‘撤退’,海豹叫的声音很恐怖,个头又比较大,所以很害怕”。

  说到这,包韬笑着与记者分享了一次经历。

  “海狗也是南极常见的动物,叫声跟狗很像,我们的三个老师,当时被一只海狗追的满地跑。后来,一个队员试着吓唬海狗,海狗真被吓住了,大家又反过来追着海狗跑,真是太搞笑了”。

  杨连娇:

  1990年出生,环境科学专业硕士二年级

  任务:采集企鹅、海豹等动物粪便

  瘦小女孩陷入沼泽,自己将自己挖出

  杨连娇,作为四人中唯一一名女生,她虽个子小,胆子却不输男孩。

  杨连娇和包韬的任务,都是前往南极长城站进行考察。杨连娇的任务主要是采集企鹅、海豹等动物粪土的沉积物。

  记者:收集动物粪便,有什么用处吗?

  杨连娇:主要是通过他们的粪土沉积物,来分析这些生物的数量变化与气候变化有何关系。

  记者:通过这些年的科考,南极生物有何变化?

  杨连娇:今年的数据还没有分析出来,但可以肯定的是,企鹅等动物这些年呈大幅下降趋势,这与南极的气候变化有着直接关系。并且在科考中,发现了不少空气污染物已到达了南极,这需要引起重视。

  在本次科考中,杨连娇还经历了一场“生死游戏”。

  “有一次外出,我与师兄包韬一起去采集样品,身背15公斤左右的样品,在返程途中,路过一条河流地带,师兄突然陷入沼泽,随即我也陷进去”。据杨连娇介绍,当时大家都工作了3个多小时,很虚脱,只能自救。

  “师兄先上来了,正要过来拉我,我怕他再次陷入,不可能再有体力上来,我就示意让他不要来,我拿起铲子,一点一点将身边的泥土挖去,大概15分钟,我的腿出来了”。谈及这段经历,杨连娇直说“不害怕,就是需要再小心点”。

  除了这三位,还有一名来自科大的马天鸣,由于不在校,记者没能见着。同学给记者介绍到,他的任务是到位于南极内陆的昆仑站,执行中国深冰芯钻探项目任务。那里海拔4000多米,因此对体质的要求很高,他还专门去西藏参加了为期两周的高海拔适应性训练。(刘爱华 市场星报记者 俞宝强)

最新评论
发布

热门资讯

万家热线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5369640

Copyright © 2006-2023 365jia.cn